交往是婴幼儿的基本需要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母亲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双眼看着母亲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很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便不认识,只须碰在一块,8、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由于有一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非常自然地在一块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总是非常高兴。因此,父母应正确认识婴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交往有益于孩子的智能进步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可以知道并区别别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法与别人交流信息、交流情感的能力。
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刻,这个年龄的孩子,当母亲生病时,能理解、感受母亲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可以掌握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别人一同协商等等。近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情况会深深影响其将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交往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常见觉得,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要紧标志,而人际交往不好的常常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总是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臊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可以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推荐、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种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这样来看,从小培养婴幼儿具备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进步,预防各种心理问题有着积极而要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