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做爸爸妈妈的都是相当积极,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很上心。有时候,当做爸爸妈妈的在表达出对于孩子教育的担忧、烦恼时,更多地是一种盲从、不知所措的焦虑心理,总是也反映了做父母的期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能将孩子培养的更好。
那样,最让爸爸妈妈感到无从下手的教育盲点在哪儿呢?可能,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不了解该什么时间管?该管好哪儿?而有的地方是可以适合地推一把孩子,不应该过多地去干涉、替孩子做事。
也就是有老话所讲到的”该管的时候就去管,不该管的时候就该放下“。当然这也让自己想到了有句家庭教育格言,很有道理的,是如此说的:“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适应孩子的感觉与步伐,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法,孩子会把你撞飞。”
这两句话的意思,给了大家愈加明确、到位的教育方向、理念,那就是不但要抓住孩子啥事该管啥事不该管,也应该注意这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力度。
由此,引出了大家今天将要一块推荐的话题,对孩子要“三不惯两不管”,才能少走弯路,孩子以后更有出息。让孩子的成长愈加健康、丰富、顺利。
01 三不惯
1、惰性不惯
惰性是人身上所具备的弱点,而如此的弱点也是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自我积极地内化而改变,不应该作为任何事逃脱、推卸责任的原因。
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讲,身上的惰性自然会有。总是孩子非常小,自己的能力、能量都非常弱,更多时候需要作为成人的爸爸妈妈去提醒、督促。
也就会出现有些父母会非常不耐烦的状况,有时候,干脆就自己亲自上阵来帮助孩子干他应该通过训练学会的动手能力(像2岁多的孩子试着洗我们的小手帕、可以试着用小勺去吃食物等)。
这种事情,在现阶段是繁琐、缓慢的,但可以训练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克服掉自己会存在的惰成人性心理。做父母的自然不可忽略。
2、不懂礼貌不惯
中国是贵为礼仪之邦,这强调了在中国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都要把懂礼节、知感恩等中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最重要事情。而人与人的相处,可以给人非常舒服、知礼貌的内心感受,不言而喻,如此的交往会愈加让人愉悦,对己对人都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孟子有句话就讲到了家庭教育的问题,那就是”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讲到了父母应该将善良传递给后代子孙,强调了表面上看上去家政的问题,其实其本质是治国的问题。
不但作为父母的不应该惯着孩子不懂礼貌的事情,更应该从自己做起,给孩子一个懂礼貌、知感恩的榜样用途。
3、说谎耍赖不惯
大家做父母的都是非常期望孩子可以有得体的行为举止,像一些没素质、没教养的行为,就应当在孩子起初有苗头的时候就该制止、纠正。
对于孩子来讲,都是蛮聪明的。有些时候,人在做错事的时候都会非常忐忑,期望逃离的心态非常重。也就会有些父母所讲到的,大家没教孩子说谎,自己平常的做事也较为注意、认真。
其实,不是孩子通过父母的行为方法来习得说谎耍赖的问题,而是孩子在成长中犯错后的自然心理反应致使的。因此,做父母的就要准时发现、准时地教会孩子。
02两不管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管
大家常常会说,我们的事情自己管。孩子在成长中,会伴随年龄的增长,他所可以学会的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和进步。
其实,适合地让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我们的吃喝玩乐、适合地家务劳动),都是一种非常不错地训练。不止是训练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的能力得到进步,而且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有裨益。
2、孩子可以面对的挫折不管
有些时候,大家成人会表达孩子的应该有挫折能力,不应该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就表现的承受不住了。应该在孩子的成长当中,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去领会本年龄段该有些挫折,无需爸爸妈妈去大包大揽将孩子保护起来。
对于学业中考试的失利就该积极地面对,将问题是什么原因找出来进行剖析、研究。如此的失败才是有意义,让孩子更能从中得到成长。
孩子的成长势必是适合地引导加适当的管教才得以愈加顺利地进行。有时候,做父母的需要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积极地去领会、实践才行。